Search This Blog

Friday 13 November 2020

中共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影响

近年来,中共对波罗的海地区影响逐渐增加,其原因主要来两个方面。其一,中共与俄罗斯建立了密切军事联系和战略伙伴关系,包括中共海军出现在波罗的海,展示军事实力;其二是一带一路项目主导下的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17+1合作”),将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纳入。立陶宛将中国在波罗的海的影响视为威胁,把中国威胁活动列入2018国家安全报告2019年国家安全报告中。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变迁轨迹是什么?中共如何对波罗的海三国施加政治、经济影响?

 

拉脱维亚在1930年代已经与中华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这种外交关系中断。之后,除了被纳粹德国短暂占领,波罗的海三国一直被苏联吞并和统治,中共与波罗的海三国的联系通过与苏联的外交渠道。1991年八月,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失败,苏联政权进一步衰弱,波罗的海三国首先获得北欧国家以及前苏联阵营中东欧国家的承认,随后这三个国家加入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苏联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地位后,中共跟进承认了这些国家的独立,随后波罗的海三国加入了联合国。

 

1992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拉脱维亚设立大使馆。同月,拉脱维亚与中华民国台湾签署领事关系联合声明,在各自首都设立总领事馆。中共立即从拉脱维亚撤出大使馆。1994年拉脱维亚政府接受了“一个中国”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拉脱维亚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十几年以后,中共逐渐将波罗的海三国的政治和经济纳入一带一路项目。

 

20118月,达赖喇嘛在爱沙尼亚访问期间会见了多位部长和国家元首伊尔维斯总统。20139月,达赖喇嘛访问立陶宛,会见了格里鲍斯凯特总统。随即中共中断了爱沙尼亚乳制品的进口,推迟了与立陶宛讨论交通项目的谈判。2014年至2015年,在爱沙尼亚和立陶宛背书了中共的西藏政策之后,中共恢复了冻结的贸易进口和项目谈判。达赖喇嘛从2013年数次对拉脱维亚访问,拉脱维亚政府官员没有会见达赖喇嘛,并公开声明,达赖喇嘛的访问是私人访问,不是政府组织的

 

拉脱维亚获得的回报是中共支持里加作为中共在欧亚大陆基础设施项目中波罗的海的主要通道,2016 年,拉脱维亚主办了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拉脱维亚政府在政治上对中共的顺从,使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效仿拉脱维亚,以获得经济和投资的回报,其结果是既限制了西藏的国际空间,又使这些国家丧失更多独立的外交空间。中共使用经济杠杆在人权议题上也对对波罗的海三国施加政治杠杆,使这些政府规避人权议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并取得与中共关键合作伙伴和欧洲门户的地位。

 

除了借助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 框架(“17+1合作”)增加外交影响,中共也组织了中东欧政党对话会,向这些国家显示中共极权的发展效率,吸引这个地区政治强人效仿中共模式。针对波罗的海国家三国比较警觉苏联共产党的直接宣传模式,中共淡化直接出面影响波罗的海三国。例如,中共利用其花瓶政党致公党游走于爱沙尼亚国会,联络支持中国的国会小组,使中共外联部可以获得常规联系和信息交换[1]。中共以此了解欧盟和美国制裁俄国的方式,采取预防外交,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同时帮助俄国绕过制裁,建立中俄互补的国际政治经济模式。中使馆也鉴别波罗的海三国媒体对中共扩张的态度,利用这些国家主流媒体宣传中共政策。这些国家的主流媒体缺乏对中共陈述的辨析和分析。中共也在这些国家直接资助新媒体,为中共大规模侵犯人权和扩张辩解,影响这些波罗的海民主国家的公共舆论。除了拉脱维亚媒体的个别报道,中共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媒体总体评估是比较“客观、中性”

 

2017年中俄在波罗的海海域进行的海军演习给波罗的海国家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中共的作用实际上是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显性威胁提供了支持和合法化。不过,并非所有波罗的海国家都对中俄演习表示担忧。拉脱维亚和芬兰保持沉默,立陶宛和瑞典表示担忧。

 

近十年来,波罗的海三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中国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出口越来越多地超过波罗的海三国对中国的出口,波罗的海三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在食品领域和自然资源;而中国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出口集中在工业成品(机械和技术)。此外,类似华北电力收购立陶宛最大的电力设施设计公司,使波罗的海三国在经济和投资方面对中国有更多的依赖。虽然波罗的海三国现在的主要贸易伙伴仍是欧盟,但是与中国这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使波罗的海三国被迫接受中共施加的政治筹码,强化了波罗的海国家的弱势地位。

 

新冠疫情是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的机会,波罗的海三国开始了解中共对疫情扩散的责任,理解台湾的防疫成就,更多的波罗的海三国国会议员游说世界卫生组织允许台湾参与。波罗的海三国更应坚持民主和人权原则,与小型民主国家合作,扩展台湾、西藏的国际空间,发展自主的经济,才可能共同抵抗中俄帝国的威胁。

 

2020-11-08 


中共对北马其顿的影响

今年3月,北马其顿正式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同月,欧盟为北马其顿与邻国阿尔巴尼亚一起加入欧盟的谈判打开了这两个国家期待已久的绿灯。1023日,北马其顿与美国签署了在5G网络中排除华为设备的协议。为什么北马其顿作出这些选择?这与俄国和中国近二十年来对这个巴尔干半岛的内陆枢纽国家持续上升的影响力有关,俄国主要是传统影响以及向北马其顿出口能源,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在联合国对北马其顿使用否决权,近十年投资以及软实力的扩张。

1999年,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北马其顿已经七年,成功地阻止了这个国家内部战争,由于波斯尼亚战争的影响,导致北马其顿失业率一直在30%以上。为解决失业问题,北马其顿在保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同时,也与中华民国台湾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增加就业机会。随即中国政府宣布与北马其顿断交,同时在安理会否决了延长驻北马其顿联合国预防性部署部队的期限。这项否决使北马其顿陷入了内战,导致数十人死亡,数千人失去家园。所幸的是北马其顿社会和国际社会未终止对交战各方的停战调停。2001年,北马其顿对峙双方签署了《框架协定》后,北约部队同意进入这个国家,协助执行这项和平协议。北马其顿继续要求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介入,监督停战和族裔平等。同年,北马其顿台湾断交,中国恢复了与北马其顿的外交关系。北马其顿的朋友告诉笔者,中共领导人当时欺凌北马其顿政治家,声称“北马其顿国家小、人口少,中国修一个宾馆,就可以将北马其顿全部人口装入了”。

2004年后,中国主要以贸易和投资基建项目影响北马其顿。中国水利电力公司开始了断交后延迟的北马其顿科佳水电站项目,中国银行提供90%的买方信贷。2006年,中兴通讯与北马其顿通信公司Neocom签订合同,建立了北马其顿第一个光传输网络,随后华为架设了3G网络。2012年,中国设立中东欧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基金,支持建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平台。北马其顿是第一个签署相关协议的国家,其中5.8亿欧元用于北马其顿科和中国联合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修建两段新的高速公路,由中国电力国际工程承包北马其顿基切沃奥赫里德高速公路以及米拉迪诺维奇—什蒂普和基切沃—奥赫里德两段高速公路。这两段新的高速公路直接连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中东欧腹地,使中国与这个地区的陆路国家可以进行快速直接贸易,使这个地区增加了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中国对北马其顿的影响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而且以商务、教育,文化,研究与发展建立“软实力”。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馆为中国公司编写《北马其顿—对外投资指南》,将北马其顿定义为“进入巴尔干乃至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在北马其顿市场 中标的中国公司包括同方威视公司和华为公司,为这个国家提供的设备有侵犯公共安全和公民隐私的隐患。中国公司涉入北马其顿投资都设立分公司,以“中国文化”为包装,宣传中共意识形态。

中国在北马其顿也涉入公共交通领域的交易,其中最大的交易有两项。2012年,从郑州宇通客车公司购买313辆公交车,供斯科普里公共交通公司使用。2014年,与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签订合同,为马其顿国家铁路运营商运输公司采购4列柴油列车和6列电动列车,这些交易使北马其顿公共交通对中国电力机车和相关产业更加依赖。

在教育方面,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是北马其顿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公立大学。2013年,汉办在这个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协助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馆与北马其顿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了系列电视纪录片《携手丝路》。今年1月至2月在北马其顿国家电视台播出了这套中共对外宣传片。

百年以来,北马其顿曾经被在这个地区有影响的势力占领、瓜分和压迫。北马其顿本来可以利用联合国机制维持内部和平,但是被中国阻止,被迫在三大世界强权之间寻找生存空间。小国人民是否可以使用自由意志,独立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选择与任何共同体建交而免于威胁的自由,这是检测21世纪世界何去何从的重要维度。


2020-10-25


Saturday 7 November 2020

中国的疫苗产业

中国的疫苗产业

邵江

 

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收集各经济实体开发新冠疫苗的资料,全球目前有10种疫苗研究进入最后一期临床试验,中国占有4种。中国近期已经开始新冠疫苗生产线调试安装。如何评价中国目前新冠疫苗进展状况?中国近二十年的疫苗产业丑闻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切入点。

 

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当局已经成为世界上以接种疫苗获得公共健康收益最大的政府。然而伴随着疫苗丑闻不断,对国产疫苗质量以及中国监管疫苗系统的怀疑持续增高,儿童家长开始抗拒或延缓政府或学校为自己的孩子注射疫苗。 为挽回公众信任,中国政府曾在1999年、2001年和2005年申请世卫疫苗监管体系的评估,这三次尝试都未通过。

 

2011年,中国首次通过了世卫疫苗监管体系的评估,随后数年,疫苗丑闻仍连续不断。2013年,中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了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借此中国开始疫苗出口。次年,中国再次通过了世卫组织公布的疫苗监管体系指标。两年后,中国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在此期间,最大的两次疫苗丑闻是乙肝疫苗导致南方数名儿童死亡,5.7亿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官方至今未公布全部调查结果。

 

2018年初,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和甲肝疫苗(HAV)获得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同年夏天,疫苗丑闻不断。长春长生生物在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过程中,编造生产和检验记录,随意更改工艺参数和设备,全国已经有215 184名儿童接种了长生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不合格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400520支不合格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已经在河北和重庆销售。2019年,江苏金湖县145名婴幼儿接种了过期疫苗,许多人上街抗议。

 

中国从疫苗立项、临床试验到上市亿支的全过程通常只经过几个月, 在这个加速的大跃进过程中,监管机制不过是中共以优先GDP增长带动牟利的形象工程。中共对疫苗丑闻的通常解释是非法经营或监管漏洞,但是这种非法活动往往涉及监管机构的默许和权钱交易。监管漏洞更是暴露了对监管制度本身缺乏监管、以及权力高度垄断和拒绝透明的问题。面对舆情涌动以及民众开始大规模停止注射疫苗,当局只是抓几个低级肇事者,或是借此进行党内清洗,与监管及相关制度问题没有任何改变。对大量疫苗丑闻受害者,当局不仅赔偿匮乏,而且使用维稳机制压制独立调查者和疫苗丑闻的批评者,如对何方美和其他疫苗受害维权者的逮捕和关押。

 

中国新冠疫苗的测试和生产与过去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存在的问题类似,包括监管不透明,监管跃进导致测试和时间仓促,例如缺乏参加测试的数十万人的全部跟踪和对比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给予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第一和第二期合并的许可,缺失重要的临床测试类别和观察时间。中国宣称接种的数十万人尚无明显不良反应,如同中国以往疫苗试验、生产和保存中的报喜不报忧。而海外其他有信誉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机构出现了不良反应,被迫暂停临床实验寻找原因,公众可以获取这类信息。中国领先4种疫苗临床试验的报告仅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可以获得,就这些资料判断,这些领先疫苗缺少必要测试环节、测试和观察疫苗接种后果的时间不足。

 

中国国药集团宣称根据紧急使用规定进行的大范围疫苗接种的两种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是中国5月以后极少量的新冠感染案例和缺乏接种者的全部数据无法支持这一结论。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说,被注射疫苗者应继续尽量避免接触这种病毒。但是新冠疫苗临床第三期的接种者仍不接触新冠病毒,如何证明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不接触新冠病毒避免感染是防疫措施的功效,不能证明疫苗有效。即使如中国政府说言,中国疫苗相继在疫情汹涌的巴西、印尼、阿联酋、约旦、秘鲁、摩洛哥、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但是没有全部对比数据,如何判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

 

今年九月中旬,世界156个国家(包括92个中低收入国家和经济体)达成全球新冠疫苗分配机制协议(Covax)。在这项计划开始的前5个月,三个全球强国包括中国都未表示加入。109日是新冠疫苗分配机制协议的截至日期,中国政府在这一天加入,说明了中国疫苗试验无法完全保障疫苗试验的成功。加入全球新冠疫苗分配机制协议可以有更高概率的成功疫苗,并获得疫苗交流和医护人接种的相关保障

 

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国一直对处于一带一路产业链或地缘政治枢纽的国家以紧急使用授权推销中国新冠疫苗,与这些国家达成国与国新冠疫苗的交易,迎合这些国家防疫失败政治领导人急需获得政绩的要求。不过,中国政府使用未经世卫和防备流行病创新联盟(CEPI)预认证的疫苗,就开始了在十多个国家几十万人接种,这是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监管体系对全球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失职。中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政府预销售这类新冠疫苗,将使国际检测机制更加混乱、并使其标准降低。

 

2020-10-18


 

 

 

 

 

 

 

 

 

 

 

 

 

 

 

 

 

 

 

 

新冠疫情中的农民工和其他弱势阶层

 新冠疫情中的农民工和其他弱势阶层

邵江

 

根据最近学者论述新冠疫情对各国社会状况的影响:疫情的后果扩大了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新冠死亡的大多数是社会下层人士,低收入核心工人的工资过低,对失业工人救济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表了评估报告,比较各国为缓解疫情应对新冠疫情的财政措施,中国政府与其他许多国家政府相比,国家补贴的规模很小、数量微薄。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官方的救济匮乏反映了制度问题和社会不公正。

 

中共最常见的说法是使7亿人脱贫,但是它回避了以合理计算贫困方法推算出中国一半人口仍处于贫困的问题,这也是贫困者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门槛高的原因。在回应疫情时,中国官方只是将扩大少量的低保作为救济的方式。今年410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将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到6155.3万人。但按照这个数字,低保人数仅占总人口的4.3%只相当于7亿贫困人口的9%。国务院共发放18.8亿元,平均每人每月47元。这些受助者中包括5446万已在领取救济金的人,639万陷入贫困的人和70.3万低收入家庭。这种以低保回应新冠疫情的方式,只是覆盖了社会底层少部分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中国当局在计算失业率时一直将失业农民工排除在外。按照当局的说法,失业农民工身份是从 工人” 转回了 农民,失业的农民不算失业者。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又将农民工定义为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对农民工随意定义社会阶层的方式,一直是中国政府压缩社会开支的方式,疫情期间对失业农民工补贴覆盖率更是微不足道。今年第一季度,仅有230万失业者收到失业保险金93亿元,这些受益者主要是有城镇户口身份。在疫情期间,政府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只有第一季度唯一一次向6.7万名失业农民工发放生活补贴4.1亿元,平均每人6100元。截至3月下旬,领取失业补贴的农民工仅占估计失业的五千万农民工的0.13%。中国政府没有对绝大多数失业的农民工提供任何帮助,而失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也没有失业保险,生存缺乏保障。中国政府不仅歪曲了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者的定义,而且也违反了中国政府已经加入的多项国际公约,包括《就业政策公约》。

 

中国政府在疫情时期仍然将复工作为最优先的问题,在新冠传播仍处于高峰的二月中旬,就要求地方官员将部分农村富余力重返劳动力市场,地方政府以"点对点 "包车让农民工重返城镇的工作岗位。80%农民工没有城镇职工医保,如果患有新冠,对他们和家人是巨大打击。虽然政府承诺他们可以在被检测出新冠阳性的情况下当场可以购买保险,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治疗费用将由医保和国家补贴支付,但漫长的检测和诊断过程对农民工仍是沉重的负担。

 

2008-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世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急剧下降,超过2,300万农民工失业,他们是金融灾难中所有作社会群体中在经济上最大的受害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不稳定和对他们的社会安全保护匮乏。这一次疫情比全球金融危机更为严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目前至少已经失业的五千万农民工中只有不到18%有失业保险。根据世界银行的保守估计新冠疫情将增加4-6千万人赤贫人口,中国将增加约1千万的赤贫人口,赤贫阶层的绝大数是农牧民和农民工。

 

2.91亿农民工占中国人口的21%,他们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主要价值的创造者。疫情高峰时,农民工在中国政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比重只有万分之四,这凸显了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制度性压榨和剥削问题。占人口0.4%的太子党和特权阶层将继续扩大他们已经拥有全国绝大多数财富的比例,新冠疫情使中国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公平继续扩大。改变这种制度性不公平和腐败在于结束专制制度,废除户籍制度。只有全民平等参与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建立保障正义和社会平等的制度。

 

2020-10-11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中共在东南亚的扩张

 中共在东南亚的扩张

邵江

 

根据新加波尤索夫·伊萨克研究所发表的2020年度报告,由东南亚10个国家研究部门、商业和金融、公共部门、民间社会、媒体作出对世界各大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持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这份报告同时表明,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影响力增长持担忧态度的比例大幅上升,超过72%以上的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表现担忧。这个结果与中国政府最近20多年来向东南亚推广以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国“成功”经验有关,中国借此模式嵌入和影响东南亚政治和经济。本文讨论中共在东南亚的地缘战略和投资模式,以及如何涉入当地的矿业、水利和基建项目。

 

中共将东南亚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将这个地区作为其海洋帝国规划中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以及亚洲和大洋洲海域的战略连接区。中国对东南亚的运作模式与它在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行为类似,主要通过国有银行资助当地项目和中资公司直接涉入当地矿业和化石燃料的开采,同时以增加双边贸易使相关国家依赖中国的经济,以国有银行、跨国公司网络和在当地建立的组织网罗这些国家的政客和地方精英。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提供了财政援助,并承诺在东南亚地区稳定和维持人民币货币价值。期间,中国与东盟在2004年签署了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双方对7000种货物相互减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实施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国逐渐成为东盟各主要经济体第一或第二贸易伙伴。近年来,由于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国重新调整了全球供应链。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投资矿石业

 

中国目前主要矿产和石油对进口的依赖度都超过了50%。中国政府鉴别出45种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其中27种境内短缺,只能依赖进口。东南亚成为中国获取这些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镍矿都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约70%的铝土矿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一半以上的锡矿从缅甸进口。

 

20年来,中国公司集中获取在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和老挝(寮国)的经济用地特许权、采矿许可证,引发了这些国家民众抗议中资项目掠夺土地、砍伐森林以及破坏自然资源。一些东南亚国家开始对资源大量外流提升了戒心。2013年,菲律宾最高法院对中资涉入的几十个小规模矿山下达禁令。近两年印尼也对镍矿出口作出限制。

 

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监管机构提升对中国公司的戒备,不少中国公司开始调整对东盟的矿业投资策略,包括使用分公司减少开采规模。例如制造军火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以其子公司万宝矿业在缅甸开矿。另外,中国公司也在当地使用更广泛的资本积累方式,包括使用劳动密集型开采、家庭和社区劳动等更灵活的方式涉入项目。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在东南亚数十万有影响侨民的政商网络,使中国公司能够既影响国家级的决策者又获得地方精英的合作,规避当地监管。

 

水电和基建项目

 

19962012年,中国沿湄公河及其支流获得大量水电建设项目,共建立了150多个水库,其中包括122个小型水库和30多个500MW以上的大型水库。最著名的是6000MW的密松大坝,项目的原始协议包括大坝建成后将90%的发电量输往中国。由于民间社会抗议这个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2011年缅甸政府暂停了这个项目。

 

老挝和柬埔寨也是湄公河流域重要的国家,水电资源丰富。中国公司在这两个国家得到大量的水电项目和基建合同,同时中国国有银行大量为这些项目提供大量贷款,使这两个国家债务不断上升。以中国老挝铁路为例,老挝对中国进出口银行负债40年。目前老挝对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本国年度GDP的一半。这条铁路建成后使中南半岛国家尤其是内部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依赖性越来越大。由于中国是所有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最不透明的国家,揭示中共在这个地区的全面利益链仍有许多盲点。

 

近代以来,东南亚一直是世界各帝国争夺的主要战略地区,除泰国作为英法帝国的缓冲国外,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曾经是不同帝国的殖民地。世界各帝国争夺东南亚国家矿产和其他资源的同时,引发了该地区不同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冲突,阻碍了该地区民主化进程、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正义,使当地环境恶化,让本已贫穷或弱势的国家和社区不断陷入对更强大帝国的依赖。中共帝国在东南亚的扩张使当地重新陷入这种旧模式的陷阱之中。

 

2020-09-19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中共的海洋帝国梦

 中共的海洋帝国梦

邵江

 

习近平上台后鼓吹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意识纳入义务教育中。近年来中国海军从以往的韬光养晦变得更加具有进攻性,比如数次在福建和海南模拟军事登陆,在台湾海域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在非洲和南亚建立海军基地。海军的扩张只是中共海洋帝国战略的部分内容,海上通道和海洋产业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海军扩张

 

1949年初,解放军在准备跨越长江时成立了海军。1950年代,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苏联以贷款方式向中共供应海军舰艇和装备,提供技术培训。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共继续自行研制核潜艇。1974年以后,装备核弹头的导弹核潜艇编入中国海军。1970年中期到1988年,中国与越南发生海战,随后中国海军占领全部西沙群岛和部分南沙岛屿。

 

中国海军军事基地和布局已经从近海攻防扩张到更远水域的军事活动。2003年至2019年底,中国军舰已在全球五大洲访问了300多个港口。中共宣称的九段线将东盟国家的大陆架延伸包括在内,在南海珊瑚礁多处建设人工岛。2013-15年,中俄两国海军两次在彼得大帝湾海域和日本海海空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2015年,中国海军舰艇由塔纳加海峡通过美国阿留申群岛进入白令海。中国海军舰艇长期部署在远海,包括在红海、印度洋游弋。

 

近十年来,中国海军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海军之一。根据欧美学者的研究和中国自己的报告,中国现有500多艘海军舰艇,200多艘海警舰艇,包括服役的130多艘主要的水面作战舰艇,2艘航空母舰,33艘驱逐舰(大部分安装了远程防空导弹),70艘安装了中远程导弹的护卫舰,这些军舰大部分都装备了反潜作战装置。此外,中共还有70多艘潜艇,其中有约10艘装备核弹头导弹的潜艇。

 

 

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项目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目前主要有五条:中国港口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中国港口经过南海到南亚(目的地港口包括巴基斯坦卡拉奇、印度孟德拉和斯里兰卡科伦坡);中国港口经过南海到中东(目的地港口包括阿联酋阿里山港和伊拉克的乌姆卡斯尔);中国港口和香港经过南海到红海(目的地港口包括东非吉布提、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和苏丹苏丹港);中国港口和香港经过南海和红海到欧洲(目的地港口包括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拉斯佩齐亚和热那亚、法国的滨海福斯、西班牙的巴伦西亚)。

 

近十年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产生严重依赖,被迫长期“出租”港口给中国,如巴基斯坦瓜达尔(40年)、缅甸皎漂(50年)、马来西亚关丹(60年)、吉布提奥博克(10年)、马来西亚马六甲门户(99年)、斯里兰卡汉班托塔(99年)、文莱穆阿拉(60年)、马尔代夫菲诺芙岛(50年)。缅甸皎漂港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中国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中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另外,皎漂港至昆明以及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连通了路上丝绸之路。这些路径减少了海上丝绸之路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尽管中国最北点距离北极圈仍有2000公里,但中国政府从2015年起将北极定为中国的“战略新疆域”,2018年《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宣称自己是一个 近北极国家。中国当局正寻求与北极国家合作,企图沿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群岛的北极海岸线建设 "极地(冰上)丝绸之路",觑觎北极丰富的化石燃料和海洋资源。

 

海洋产业

 

海上丝绸之路也配合中央极权体制防止中国核心产业的外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优先的海洋产业战略是沿着主要贸易路线扩展海洋基础设施包括输油管,将中国跨国公司与海上军事后勤产业整合,同时将大量军用、民用和外商投资纳入海洋产业,这在2008-2019年《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以及近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都能看出端倪。

 

中国目前的海洋经济产值已占全国GDP总值的10%,控制着全球超过20%集装箱船队及船运公司,捕捞船占全球渔船总量的40%,海洋货运量世界各国之首。中国集装箱码头规模和数量都在迅速扩展。2019年,中国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了七个。中共海洋帝国的扩张正在重写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2020-09-12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统编教材与普通话教学在内蒙古引发的抗议

 统编教材与普通话教学在内蒙古引发的抗议

邵江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有数十万蒙古族人签名请愿、上街集会、罢课罢学,抗议当局在中小学强行实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汉字)教授统编的《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这三个学科。三科统编教材的背景是什么?不再允许以少数民族语言讲授这些学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三科统编教材

 

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材一直受到中央的控制,但是控制程度和形式有阶段性变化。1950年到1988年属于“一纲一本”阶段,教育部颁布教学大纲和教材,然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辑出版。1986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分开,两年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颁布后,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1990年代中后期的教科书甚至有“多纲多本”的选择。2001年开始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后,选择自己所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这种教材相对多样性的局面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骤然改变。习近平提出教材编制是国家事权,由教育部统一编写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三科教材。五年后,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中小学推行。这样,三科统编教材不仅又回到了“一纲一本”的状态,而且授课的语言还规定必须使用普通话。

 

新编《语文》课本中增加了讲述中共领导人故事的篇幅以及中共的军事成就。《道德与法治》增加了习近平的中国梦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历史》课本开始强化海洋意识教育,强调西藏、新疆、台湾、南海诸岛、周围海洋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海洋意识教育”彰显了中共构建海洋霸权,控制太平洋地区以及称霸世界的野心。这和中共近年来的作为一致,譬如在地处欧亚枢纽的非洲国家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租借”,中国渔船在厄瓜多尔附近海域捕捞稀有海洋生物并排放大量垃圾。

 

母语教育

 

内蒙古教育厅还特别强调不能用统编教材的蒙古语翻译版进行教学,必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对于民族语授课的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时期,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并以普通话授课,必然会影响到母语学习的进度。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普及教育用母语比非母语更能有效改善学业水平,同时可以避免使用非母语造成的理解困难、资源浪费和缺乏公平性。内蒙古当局声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为了消除文盲,但是1980年以来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文盲率低于当地汉族,最近统计数字也显示蒙古族人口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小学到研究生)受教育的比例都高于汉族人口。

 

弱势民族的母语是建立族群意识和社区自助的基础,是保护民族文化和价值的重要工具。母语是文学、艺术和音乐的载体,以文化反射历史也更容易突破官方在禁书禁言方面的种种限制。使用汉语授课势必会越来越降低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功效,导致少数民族语言语境的匮乏。民族语言如果缺乏词汇的更新和发展,语言所激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枯竭,使母语沦为厨房用语,少数民族文化也终将成为汉族霸权文化的点缀和附庸。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共在逐渐弱化蒙语的同时,却抢在蒙古国之前将蒙古族“呼麦”喉音唱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注册。呼麦唱法在蒙古国是历史悠久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内蒙古失传多年,只是通过近三十年的文化交流,才开始重新引入这种唱法。中国政府一方面抑制蒙古族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另一方面将蒙古族文化转化为一种观赏文化,仿佛博物馆玻璃柜中陈列的展品。这与殖民者灭绝原住民族文化的做法如出一辙。

 

2020-09-12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新疆的环境问题

 新疆的环境问题

邵江

 

根据2016年“绿色和平”的年度报告,新疆是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最近四年,中国不少城市的污染程度有所缓解,但是新疆的主要污染指标仍然居高不下,PM2.5浓度仍是中国最高的地区,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上升,和田和喀什的空气污染尤其严重。为什么新疆的环境持续恶化?有哪些环境问题?导致污染的政治经济因素是什么?

 

新疆最有隐患的环境问题是核污染。罗布泊从1959年代末以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试验基地,30多年后,核污染的恶果才开始报道。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这一地区仍在进行地下核试验。但是由于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揭示新疆核污染的全面真相仍十分遥远。目前新疆环境问题与日常生活最相关的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和水污染等,这些问题都与掠夺式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虽然中国目前开始增加了可再生能源、核能的生产量,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化石燃料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对煤炭需求增量减少,但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量继续增加。新疆作为天然气、石油、煤炭主要生产和加工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新疆化石燃料业和其他矿业及相关行业继续增产,导致PM2.5排放量继续增加,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新疆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国的20%。目前新疆的牧场在所有省区中退化最为严重。早在1950年代,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各地开垦农田,引水断流,导致绿洲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扩大。原本环境污染较少的准格尔盆地及其周围的草原和半荒漠地区,由于兵团在这里大量建立国营农场,导致可供放牧的土地越来越少,加速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大跃进之后,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地区大面积引水,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在1970 年代最终断流 , 使面积有3千多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内陆盐湖彻底干涸,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绿洲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除了挤压牧场和引水断流造成的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新疆许多地区地表水源干旱甚至枯竭,而快速扩张的油煤田和农业灌溉导致这些地区地下水开采超量,水位大幅下降。地表径流的改道以及机动泵管井的成倍增加,导致地下水的供给入不敷出。

 

2000年,中国政府从博斯腾淡水湖向塔里木河流域调水,结果不仅没有改善塔里木河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反而在2014年使博斯腾湖面积锐减五分之一,导致该地区水环境恶化。由于继续拦截塔里木河上游的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和叶尔羌河水资源,拦截流往沙漠腹地的和田河和克里雅河,导致这个地区在最近20年胡杨林大面积减少六分之一,和田和喀什维吾尔人聚集区全年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持续时间不减,主要污染指数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健康水平。

 

除了大面积水土流失导致水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对周围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排水造成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在这一地区受到严重破坏。近期污染出现更多的类型,如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和新疆天泰纤维有限公司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排放污水和堆放污泥,由于缺乏对这种中国品牌和东部省投资公司造成污染的独立问责机制,对当地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长远和结构性的影响。

 

新疆的丰富能源被中共视为支持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对国家安全来说是一种战略资源。同时,中共以反恐和反分裂为名压制和排斥当地人民关注生态问题,使新疆污染问题比其他地区更难解决。新疆的经济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决定的,但是经济模式造成的污染后果却由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承担,尤其是受到影响最深的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人完全无法参与环境问题的讨论。

 

2020-09-05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中共在新疆的经济政策

 中共在新疆的经济政策

邵江

 

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发表有关新疆经济成就的白皮书,吹嘘1949年以来新疆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推行了城市化,减少了贫富差距,修建了很多铁路公路,使石油、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煤炭等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那么中共在新疆70年经济政策对维吾尔人的影响到底如何呢?

 

新疆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要道,经济资源独特而丰富。清末到民国,和田、喀什、伊犁等地既是贸易口岸又是政治重镇。19世纪末开始,新疆开始建立现代工业包括机器制造和纺织厂。1920年代,新疆与苏联的直接贸易迅速增加。1930年代中,苏联为防止日本军队在中亚地区建立据点,在新疆扶持亲苏军阀盛世才,修建工厂、发电厂和公路,寻找石油,开发油田,雇佣的工人大部分是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1949年前,新疆以农牧业为主,有少量工业。突厥民族在农牧区域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中共占领新疆后,承继了国民党把民族问题纳入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中,在冷战中站在苏联一方,保留苏联对新疆持续十年的经济影响,但是否定了早期跟随苏联承认民族自决权利的宣传,拒绝了维吾尔人要求建立独立共和国的要求。1954年,原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控制的三区设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营企业和兵团在计划经济中抢占优质资源

 

1950年代初,新疆人口90%母语是突厥语并信仰伊斯兰教。解放军组织工作队到各地选择忠诚于中共的民族人士帮助推行土改。土改主要是把有小块农业耕地的农民和游牧牧民纳入合作社,强征清真寺土地,同时军事镇压反抗掠夺土地的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人。大跃进期间加快强迫农牧民进入公社体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有最优质和水源丰富的土地,兵团农业人口不足新疆总农业人口的9%,却占有新疆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新疆有570条河流,其中400多条主要河流经过兵团辖区内的农田和草场。兵团截流水源建造水库,储水量超过新疆总储水量的一半。新疆农牧业人口中维吾尔族占80%以上,绝大多数被挤压在耕地不足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地。这些地区的地表水源被截断,而中共统治新疆的前50年,没有在这三个地区投资建立有效的储水设施,也未建防护林,导致这些地区土地缺乏灌溉,水土流失。这三个地区成为中共统治新疆以来最贫穷的地区。

 

1950年代末,新疆开始大规模勘探矿产,随后建立了多处采矿点。仅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生产量占当时全国的40%1970年,最大的哈密露天煤矿投产,新疆此后50年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大量能源。新疆所有优质资源都安排给了国营工厂,这类工厂雇佣汉人比例都在75%以上,一些甚至达到90%,类似的族群雇佣比例延续至今。能源和矿产行业盈利巨大,大部分上缴中央政府,少部分留给工厂,国家对资源的定价太低,而资源的销售价格过高,形成所谓的国家补贴新疆财政收入。

 

中共在其他省制造的城乡差距,在新疆体现为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差距。汉族人90%以上在国营单位或兵团工作,享受社会福利、医疗和教育保障,而其他民族90%住在农牧区,社会保障匮乏,普遍陷于贫困。

 

市场经济、西部开发和一带一路中的倾向性投资和分配

 

1980年代末,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盆发现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1990年代中,新疆不少非能源企业破产,非汉族员工被解雇的比例高于汉族员工。2000年后,西部开发重点投资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2004年,塔里木盆地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建成,途径九省抵达上海。新疆的能源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近四十来,新疆的城市化发展规划几乎全部集中于北疆、石油城、兵团聚集区,南疆维吾尔聚集社区很少得到城市化发展和财政上的支持。新疆拥有中共统治地区陆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30%,煤炭储量40%,但对和田、喀什和克州的基础设施如储水实施仍然缺乏投资,即使修建储水实施的质量也远远低于汉族聚集区同样设施的质量,导致这些设施的功效丧失。截至2018年,和田、喀什的绝对贫困人口占新疆总绝对贫困人口的86%。新疆汉人聚集的城市与维吾尔人聚集地区的贫富差距没有因为西部开发而减少,一带一路使维吾尔人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

 

中共统治新疆七十年,80%以上的工业资产由国有企业控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收入的大部分上缴,财政再分配如扶贫资金、价格补贴、专项补助相对于榨取新疆的资源不过是九牛一毛。中共所标榜的所谓新疆维吾尔自治的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内部殖民。

 

2020-08-12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中共在新疆施行汉族至上的人口政策

719日,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安德鲁·马尔(Andrew Marr)就新疆问题采访了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马尔援引阿德里安·曾兹(Adrian Zenz)的调查报告《中共在新疆使用强制避孕对维吾尔人生育率的压制》中的数据,指出在2015年到2018年之间两个最大的维吾尔人聚集区(喀什,和田)人口增长率下降了84%,质询中国政府在新疆施行的人口政策。刘晓明否认有关“种族清洗”的指控,只说近40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长了一倍,从550万(1978年)增长至近年的1100万(2018年)。这个选择性援引数据的回答掩盖了中共在新疆的人口政策本质,即逐步建立起汉族至上的现实

 

30年改变新疆民族构成比例

 

首先值得质疑的是,中共在新疆已经统治了70年,为什么刘晓明只提近40年的人口变化呢?这是因为新疆民族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在中共统治新疆的前30年中奠定的基本格局。1953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新疆总人口为480万,维吾尔族占75%,哈萨克族 10%,汉族6%,剩余9%为其他民族。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新疆总人口增长至1308万人,汉族比例上升为40%,维吾尔族下降为45%,哈萨克族7%。这个人口结构在未来三十多年基本维持不变。如果从中共统治新疆开始算起,比较1953年和2019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口只增长了2倍,而新疆的汉族人口却增长了27倍。那么中共如何在统治新疆的70年中逐步达成了汉人对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民族的主导呢?

 

1950年代初,新疆军区的17.5万解放军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农牧场。为了解决兵团内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中共从各省招募10万妇女迁入兵团。随后几年,东部省市陆续有13万农民被转入新疆兵团,成为农业工人,转为兵团户口,兵团的民族构成汉人占85%以上,主要领导是汉人。1950年代末,兵团在新疆总人口中比例达到五分之一,是集军、政、企三位一体的殖民组织,兵团汉人的生活与其他民族基本上是隔离的,成为监视和镇压其他民族的武装集团。

 

另外,中共开始其他省市将60多万汉人调往新疆,安置在政府机构、医院、教育机构、矿山和工厂。1959年至1961年,中国大部分省发生饥荒,70多万饥民逃到新疆。截至1960年代初,从各省总共净迁入新疆人口约为167 万人,加上移入新疆汉族人口的自然增长,极大改变了新疆的民族构成。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实施单位和户籍制度,由政府安排迁入新疆定居的汉人一般20年不允许离开。根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新疆总人口为744万人,汉族比例大幅度上升为33%,维吾尔族急遽下降为54%,哈萨克降为7%。文革期间,中共继续将各省约100万人迁入新疆。又有40多万上海、武汉、天津和杭州等地的知识青年被送往新疆,其中约五分之一的知青后来留在了新疆。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导致1982年人口普查时维吾尔族比例降到人口半数以下。此后几次的人口普查中,中共一直在精心维持类似的比例。2010年的人口普查仍然是维吾尔族占新疆总人口的45%,汉族占40%,哈萨克族约7%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汉族霸权

 

1990年后,政府以经济利益为驱动,使新疆成为各省民工主要迁移目的地。铁路公路的开通将外来民工送往新疆各个角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油田,塔里木盆地开采点,阿克苏和喀什的棉田,城市地区的各种建设项目等。政府动员维吾尔农民出让土地,然后以低廉的土地价格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吸引东部省市的企业前往新疆大量投资设厂。汉人移民也大量迁入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聚居的喀什、和田、伊犁等地区。各种投资项目多以汉语为主导,有利于汉人就业,而当地的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却很难在家乡找到工作。

 

自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后,中共继续减少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汉族领导的比例,维吾尔人越来越丧失对决策过程的参与。八成以上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被继续固化在农、林、牧、渔、水利和初级加工行业,而汉人是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者,主宰了经济、文化和科技行业,成为各种产业利益的主要获利者。

 

最近五年的系统性迫害

 

2015年,中共推进一带一路,使新疆的战略和经济地位更为重要,把推行维吾尔人口政策与去极端化、去宗教化联系起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将极端化定义为反对实施中共的计划生育政策,把维吾尔人大规模关入集中营,再教育内容是强制汉化和党化教育。中共70年人口政策的轨迹,以汉人定居殖民占据维吾尔人的土地,消除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公共空间,侵入维吾尔人的私人空间、剥夺身体自主、基本自由和生活方式。

 

2020-08-5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英国对华关系的实用主义倾向和利益导向

 最近两个星期,英国对华政策骤变。英国政府高调批评香港《国安法》,向出生于199771日前的香港人提供居英许可和入籍通道。与此同时,英国宣布禁止华为参与英国5G网络,暗示华为是“敌对国家供应商”。五年前开启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一夜之间变成“深度冷冻”。有人认为英国的这些举措证明英国终于找到了脊梁,敢于挑战独裁政权了。这种看法忽视了英国对华外交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和利益导向。

 

英国的对华政策长期以来都是为商业利益服务的。1950年初,英国为了维持在华贸易以及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1954年,《中英贸易协定》签署,“英中贸易48家集团”成立,英国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驻京代办处也介入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英荷合资的壳牌(Shell)公司、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得以继续在中国运营。冷战期间,尽管美国禁止北约盟国向对立的中国和苏联出口发动机等物资,英国仍以民用物品为名向这两个国家出售这类物资。

 

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被坦克镇压后,香港要求普选的呼声更加强烈。虽然英国驻华大使获取情报估计六四屠杀中平民死亡人数逾万,但是仍然拒绝香港民间对立即普选和公投的要求,继续将香港作为商贸中心与中国做生意。英国商业和银行公司通过中共官员家人的贸易公司与他们建立了利益网络,这些英国公司获准对中国金融公司进行上市前投资,帮助中共太子党集团在海外投资和隐藏资产。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目前在中国和香港的利润分别占它们全球总利润三分之二和一半。

 

911后,中国学生获得美国签证困难增加,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教育逐渐成为重要的获利产业。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大量网罗中共官三代,而剑桥、牛津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为中共官员建立培训项目,包括法官和警察的交流和培训。英国教育机构加入了与中国官学一体的同构网络,涉入中国项目越深或在中国办学规模越大,自我检查和规避政治敏感问题越严格,合作、授课、论文和讲座内容限制在七不讲和中共的主旋律之内。一些英国高校获得中国项目经费,在中共领导人访英时,授予他们名誉学位,邀请他们在高校讲演,排斥和压制异议表达。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主要银行开始收购英国银行和跨国公司股份,通过伦敦金融市场扩大了全球交易和贸易,伦敦已经成为人民币全球最大的交易中心。中资公司持有泰晤士水务公司、伦敦希思罗机场、高铁和核电项目的主要股份,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华为多年来通过英国电信架设电信设备,这些交易建构的利益网络在对华政策中形成了重要影响。

 

不少英国政客在任时充当中共专制模式的辩护士,退休后充当中国公司的投资顾问,获得巨额收入。英中贸易协会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官产学网络,获得了大量英国政府的资金,主导了外交部和国际贸易部在外交和经济方面的大量事务。由于缺少对这个协会运作的独立评估,商业交易凌驾于其他议题包括人权、公共利益和环境保护之上。英国文化协会长期与中共政府部门交往也存在同样问题。比如在与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合作将中国作为主宾国的2012年伦敦书展上,无视民间团体的呼吁,拒绝为刘晓波等狱中作家发声。

2015年,习近平访英期间,英国政府和警方屈从于中国代表团的要求,制定了压制示威抗议的详细计划。首相戴维•卡梅伦下台后很快成为英国政府在中国“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负责人。英国公民依据信息自由法要求英国政府部门公布有关英中两国限制自由表达和交易信息,英国政府以“影响中英关系”和“损害公共利益”为名拒绝回答。

 

英国脱欧后,一直摇摆在延续英美“特殊”关系和建造英中“黄金”关系之间,寻找获取最大利益的平衡点。英国政府一直无视华为损害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质询和调查,现在终于表示将在未来七年内剔除华为设备,更像是追随美国的行为。而且,这种七年的表态本身就是伏笔,未来变数极大。另外,华为在英国名牌大学的投资和合作依然持续,英国文化协会与华为“未来种子计划”的合作依然规避敏感议题。

 

英国这次为部分香港人提供入籍通道的作法虽然值得欢迎,但是仍然带有明显买入沽出的意味。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公民中,那些拥有资产、事业有成的人,最可能受惠于这项政策,移民的同时也将为英国注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而没有资产的人仍然难以移民,因为虽然有居留权,却不能享受社会福利。至于1997年后出生的香港年轻一代,他们虽然是近年抗争的主要参与者和被迫害的主要群体,英国至今尚未对他们提供任何庇护政策。

 

2020-07-28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香港争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抗争

 香港自630日起实施《国安法》。这项恶法将大幅度削弱香港公民现有的集会、结社和表达权利,对公民已经争取到的部分参选和选举权利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蚕食组建独立工会、罢工以及其他诸多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本文旨在回顾香港人民过去四十年来反抗殖民争取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历程。

 

中英联合剥夺香港自决权

 

1972年,中共在联合国索取中国的代表权后,立即要求联合国将香港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否决香港人民的自决权,而英国为了继续统治香港,未质疑中共违反国际法,使香港人民丧失挑战帝国霸权的重要空间和杠杆。在这个殖民地名单中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行使过自决权,决定自己的未来。

 

《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回避主权在民的原则

 

1980年代,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主权移交为修辞,回避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无视香港社会活动人士要求在1988年举行直选。联合声明奠定了香港1997年后延续殖民地统治时期自上而下的管治方式,以「港人治港」的空洞口号,剥夺了香港人民平等参选和普选的权利。《基本法》中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则是将香港自治制度设计和实践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中共的橡皮图章。

 

1997殖民地易主

 

剥夺了香港人民的自决权和普选权,199771日成为香港殖民地的易主日。这种易主统治排斥了香港公民平等参与创制和复决的基本权利,也褫夺了公民投票从程序上制约统治者的权利。中英当局把香港人民主权问题转化为统治方的易主,英国为牟取香港作为“自由港”的经济利益,默认了香港易主模式。当时的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航运中心、集装箱港口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中国对外经济的主要贸易、中介、金融和投资伙伴,为中国带来了快速工业现代化和巨大商机,并帮助中共垄断企业逐步进入全球产业链。为继续利用和保持香港经济地位和稳定,中共沿用了英国移交前的政治模式,香港立法院只有三分之一直选,中共可以在亲共香港官僚、政客和工商集团成员中选择特首,掌控对香港的管治。

 

香港人民反抗《二十三条》

 

2002-3年,香港当局试图推行 《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把香港纳入中共一党独裁的维稳体系。200371日,香港人民发动了大规模游行反对这项立法,当时中共隐瞒Sars疫情的恶果也引发了广泛不满,立法院工商财团倒戈,反对这项立法,使立法搁置。面对沸腾的民意,中共允许香港立法院议席从三分之一直选增加到二分之一直选,直选议席中仍有少量亲中共的人士当选,保障了立法院一半以上的席位仍受中共控制。但是中共拒绝提及公民平等参选和普选香港行政长官的时间表,也拒绝将全部立法委员直选放入议事日程

 

从雨伞运动到反送中运动

 

2014831日,全国人大宣布拒绝香港公民提名特首候选人的选举模式,由此爆发了占领中环的运动。警方的暴力镇压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雨伞运动,持续了79天,年轻一代的广泛参与扩展了抗争空间。随后几年,许多非政治领域人士以参选方式巩固了抗争的空间。雨伞运动也促成五年后更大规模的反送中运动,迫使香港当局被迫撤回《引渡条例》,民意的支持使民主人士赢得区议会86%的席位。

 

《国安法》

 

十多年来,中共未能通过香港立法机构自行立法将香港纳入中共维稳体系,于是今年直接动用全国人大为香港制定《国安法》,同时在香港设立国家安全公署,按照中共旨意在香港执法。《国安法》以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和国家安全罪名限制和剥夺和平集会、结社和表达自由。《国安法》实施更容易取消支持民主和独立参选人的资格,即便当选的非建制议员也面临随时和任意被取消议员资格。随着《国安法》的出台,两个月后的立法院选举几乎是形同虚设,民间抗争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020-07-07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