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7 November 2020

统编教材与普通话教学在内蒙古引发的抗议

 统编教材与普通话教学在内蒙古引发的抗议

邵江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有数十万蒙古族人签名请愿、上街集会、罢课罢学,抗议当局在中小学强行实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汉字)教授统编的《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这三个学科。三科统编教材的背景是什么?不再允许以少数民族语言讲授这些学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三科统编教材

 

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材一直受到中央的控制,但是控制程度和形式有阶段性变化。1950年到1988年属于“一纲一本”阶段,教育部颁布教学大纲和教材,然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辑出版。1986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分开,两年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颁布后,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1990年代中后期的教科书甚至有“多纲多本”的选择。2001年开始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后,选择自己所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这种教材相对多样性的局面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骤然改变。习近平提出教材编制是国家事权,由教育部统一编写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三科教材。五年后,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中小学推行。这样,三科统编教材不仅又回到了“一纲一本”的状态,而且授课的语言还规定必须使用普通话。

 

新编《语文》课本中增加了讲述中共领导人故事的篇幅以及中共的军事成就。《道德与法治》增加了习近平的中国梦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历史》课本开始强化海洋意识教育,强调西藏、新疆、台湾、南海诸岛、周围海洋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海洋意识教育”彰显了中共构建海洋霸权,控制太平洋地区以及称霸世界的野心。这和中共近年来的作为一致,譬如在地处欧亚枢纽的非洲国家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租借”,中国渔船在厄瓜多尔附近海域捕捞稀有海洋生物并排放大量垃圾。

 

母语教育

 

内蒙古教育厅还特别强调不能用统编教材的蒙古语翻译版进行教学,必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对于民族语授课的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时期,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并以普通话授课,必然会影响到母语学习的进度。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普及教育用母语比非母语更能有效改善学业水平,同时可以避免使用非母语造成的理解困难、资源浪费和缺乏公平性。内蒙古当局声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为了消除文盲,但是1980年以来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文盲率低于当地汉族,最近统计数字也显示蒙古族人口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小学到研究生)受教育的比例都高于汉族人口。

 

弱势民族的母语是建立族群意识和社区自助的基础,是保护民族文化和价值的重要工具。母语是文学、艺术和音乐的载体,以文化反射历史也更容易突破官方在禁书禁言方面的种种限制。使用汉语授课势必会越来越降低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功效,导致少数民族语言语境的匮乏。民族语言如果缺乏词汇的更新和发展,语言所激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枯竭,使母语沦为厨房用语,少数民族文化也终将成为汉族霸权文化的点缀和附庸。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共在逐渐弱化蒙语的同时,却抢在蒙古国之前将蒙古族“呼麦”喉音唱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注册。呼麦唱法在蒙古国是历史悠久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内蒙古失传多年,只是通过近三十年的文化交流,才开始重新引入这种唱法。中国政府一方面抑制蒙古族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另一方面将蒙古族文化转化为一种观赏文化,仿佛博物馆玻璃柜中陈列的展品。这与殖民者灭绝原住民族文化的做法如出一辙。

 

2020-09-12

首发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