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19 November 2021

加速打造军事帝国:中共修法的创新战争

最近中共兜售的有关70年前韩战的宣传大片《长津湖》引起对中共军事称霸的讨论,在解放军军机频繁扰台的伴随下,更引发众人对台海战争的担忧,但是另一则相关的新闻却很少有人注意到。10月下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依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通过了关于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期间暂时调整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这项决定涉及到四部法律:《人民防空法》《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和国防交通法,都是用来服务于中共所谓的「创新战争」。那么如何解读这些法律与中共全球军事战略之间的演变关系?

 

中共军国体制的社会化

 

中国保持了4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共利用这种增长在六四后大量增加军费开支,2000年的军费开支是1990年的四倍,20多年来军费增长也一直超过经济增长。中共提升军力的主要目的是内部维稳、威慑台湾和在全球其他地区扩张。19963月,台湾首次实现总统直选。在大选期间,中共在台湾对岸的福建和广东沿海以及在中华民国管辖的连江县东引乡近海区域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并向基隆港和高雄港近海发射导弹。几个月后,中共通过了《人民防空法》,其中特别提到「平战结合」(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结合),旨在进行和平时期的战争动员,否认台湾(中华民国)作为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人民防空法》将对台挑衅和侵略粉饰为对内的防空动员宣传,转移中国社会内部对台湾民主化的讨论,使社会和经济更深地纳入到中共军国体制中。

 

200001年,中华民国台湾在普选后首次实现了总统在政党之间的和平轮换,执政党也是立法院第一大党民进党主张台湾主权独立,台湾未来由公投决定。台湾民主化衬托了中共政权没有任何合法性以及其「大一统」教条的荒谬。中共在此背景下制定了《国防教育法》,以 「普及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名进行社会武装动员,以此宣传作为政权正当性的来源。中共以党军模式对全民洗脑和训练,灌输愚忠党国、迷信统一、服从强权,并使其教条道德化。这种军国教育充斥于义务教育各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的强制军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共也将培养数量庞大的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体制化, 使党军模式社会化

 

2010年《国防动员法》以「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为借口使党国暴力常规化。颁布这部法律的背景是当局大规模血腥镇压2008年藏人的抗议和2009年维吾尔人的抗议。法律颁布同年,中共开始在南海举行多兵种定期军演,在香港制定《2010 年法律适应化修改(军事提述)条例草案》,以军事干预为威慑在香港强推洗脑的国民教育。中共也同时准备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军力威吓和经济诱饵双重手段,逼统台湾。

 

2016年,民进党再次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并首次获得立法院多数议席。中共的《国防交通法》应运而生,扩展有关「国防交通规划、设施和运输」的法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保障中共军队在全球的部署,通过运输网络和海军游弋连结分散的全球经济和军事港口,以此转变地缘政治的力量对比。中共利用「一带一路」 的节点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缅甸、伊朗、埃及、沙乌地阿拉伯、希腊、巴西和俄国等,扩张在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海洋霸权

 

 暴力正当化的「创新战争」和穷兵黩武的扩张

 

从胡锦涛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到习近平的世界级军事强国,中共党军在侵略战略中增加了新的领域,包括信息战、宇航战、太空战、网络战和电磁空间战。通过全面部署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中共也改进和升级了战略支持部队在境外的作战能力。此外,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机场和港口以及在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地点划归军事管辖范围。例如空军扩张了大量控制空域,压制和征用了民用航空业,这是修改包括《人民防空法》等法律的缘由。

 

近年,中共建立统一指挥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海上民兵,骚扰领海国家包括对台湾、日本、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的空中识别区、领海或近海。中共宣称九段线主权包括了南海90%海域和绝大多数岛屿,在这个海域进行了反潜部署,将占领的群岛和新修建的岛礁作为军事基地。中国多艘船只也在菲律宾岛屿海域多次集结,中国海岸警卫队在帕拉塞尔群岛(西沙、黄沙)附近水域击沉了一艘载有 8 名船员的越南渔船。此外,在占领西藏后,中共对更多领土的野心使其在多克拉姆(洞朗)高原设置军事实施,使冲突加剧。中共军队更通过反介入区域封锁战略,部署反舰弹道导弹、潜艇、远程巡航导弹、卫星和网络瘫痪,企图围困台湾,以围逼降。

 

最近的人大决定配合了中共的全民军国教育和动员,以转移社会对专制的不满,通过法律使专制正当化,并使暴力日常化、常规化和道德化。中共绑架社会,灌输强权征服和统治天下的观念,向人民兜售对外战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